日期:2025-08-05 07:19:20
7月30日,一场重磅会议在京召开。与往年不同,这次“房地产”三个字从通稿里消失得无影无踪,取而代之的是“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”的全新表述。对于关心中国经济走向的人来说,这可不是简单的文字游戏,而是一次信号灯式的转弯提示——楼市已不再是唯一主角,中国经济正悄然换挡。
首先要说,“房地产隐身”绝非偶然。这背后透露出三层深意:一是风险阶段性缓和。过去一年多,楼市经历了政策组合拳,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降幅收窄了不少。这次会议没再单独点名房地产,其实就是告诉大家:火已经扑灭,不用天天喊着救火队来了,现在可以常态管理了。
二来,是对依赖症说拜拜。从前咱们搞增长总离不开卖地、盖房,但现实早变了。“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”,意思很直白——买房的人少了,光靠地产拉动内需已经行不通。所以这回提振消费、激发民间投资成了主旋律,把希望寄托在更多元的新引擎上,比如服务业、新兴产业等,让老百姓的钱包鼓起来才是真本事。
第三个信号,就是新模式要顶替旧套路。“城市更新”这个词不是随便提的,它代表着一种新的发展思路。不再盲目扩张,而是在原有基础上做加法,比如改造老小区、升级基础设施、推动绿色建筑等等。上海易居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就指出,这将带动住房消费和投资,还能顺带盘活存量资产,可谓一箭多雕。
那么,高质量城市更新到底意味着啥?以前讲究“大干快上”,现在更看重品质和可持续。今年5月出台的新政就明确,要通过土地政策和金融支持,实现长期良性循环。而且这不仅仅是修修补补,更像是一场系统工程——既要满足居民生活需求,也要给相关产业添把火。例如建筑加固、适老化改造、新型建材应用,都有望成为下一个风口。一位朋友家住城中村,以前环境脏乱差,如今经过改造,小区绿化提升、电梯加装,还引入智能安防设备,每天都觉得生活更舒心。
当然,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。目前最大的问题还是钱从哪儿来?社会资本参与度低,如果没有专项债券或税收优惠,很难吸引企业积极投入。此外,“严禁新增隐性债务”的红线也让地方政府必须精打细算,用有限的钱办更多的事。有意思的是,大会还点名要求经济大省挑大梁,将来区域差异化政策肯定会更加突出,各地比拼创新能力的时候到了。
值得注意的是,如今的城市更新还肩负着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的任务。例如济南西城天街项目,通过引入大量首店品牌,把商业焕新与消费升级结合到一起,为周边居民提供更多元、更时尚的购物体验。这种产城融合路径,有望成为未来主流趋势,让每个人都能分享到改革红利。
中国城市发展的拐点已经到来。当“高质量”被反复强调,当传统地产逐渐淡出聚光灯,我们正在见证一场由增量扩张向存量焕新的深刻变革。未来十年,那些善于抓住机遇、敢于创新突破的人,无疑将成为最大赢家。而那些还指望靠卖地吃饭、不思进取者,只怕只能在时代洪流中自叹落伍罢了!
最后小编想问:当我们习惯性的依赖某个行业支撑整个经济时,又该如何面对转型期的不确定与阵痛,对待这个问题你怎么看?
线下配资公司,配资杠杆,网上股票杠杆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